連續兩天,遼寧省撫順市委書記王桂芬成了網友熱議的對象,先是乘公交瞭解民情,繼而又體驗環衛工人的工作清掃大街。據悉,王桂芬掃大街是被出租車司機發現的,坐公交是被乘客發現的,並因此被親切稱為“芬姐”。然而,很快就有網友分析出23日王桂芬乘公交的圖片出自專業攝影人士之手,並感嘆“市長運氣真好,坐一次公交車就遇見拿專業攝影器材並喜歡抓拍的高手”。此外,王桂芬掃大街的照片也引發爭議:“兩位環衛工人都戴著大口罩,王女士沒戴才導致被認出。這是巧合嗎?”有網友調侃,無處不在的攝影師這回正好又出現了。南都網
  書記掃街,別看照片看實效
  官員作秀可以選擇坐公交、掃大街,領導瞭解民情也可以選擇坐公交、掃大街,如果僅僅看到幾張照片就下定論,不管是“贊”還是“彈”都可能有失偏頗。
  打個也許不太恰當的比喻,所謂的“領導體恤民情”的照片只是一則“廣告”,而我們需要看的是“療效”。如果領導通過瞭解民情,真正體驗到了普通勞動者的酸甜苦辣,從中發現問題,然後通過正確決策解決了問題,這就該贊。如果“體驗”之後就沒了下文,就該批評。
  從這點上講,真正有資格評價“書記掃街”的其實是當地市民。報道中提到,早在去年1月,時任撫順市市長的王桂芬就曾“持公交卡乘公交車體恤民情”,而且“召集10多個部門負責人研究了加大投入、拓展線路等問題”。這一年來到底撫順市的公交有何變化?相信撫順市的老百姓心裡都有一個答案。
  要是“芬姐”坐了一回公交,結果就讓撫順的公共交通有了明顯改變,那麼此次的“掃街”,只會讓當地的市民充滿期盼。反之,恐怕只能讓人嗤之以鼻。而照片究竟是專業的隨行攝影師所拍,還是真的被市民“偶遇”,都不重要。越來越成熟的網友和市民,應該具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智慧。
  說實話,如果市委書記大清早偷偷掃一次街不讓任何人知道,這反倒不正常。人生本是一個秀場,英文“秀”的原意就是“展示”。領導把自己的執政理念、執政方法展示給市民、下屬看,並無不妥。其實每一位官員都應該體驗一下生活,只有身處其中,才能得到最真實的情況,做決策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。
  官員去基層體驗生活,只是一個常見的工作形式,旁觀者不必急於評價。給他們一點時間,也是給了他們一點壓力。等他們“交卷”之後我們再“打分”,會更客觀一些。劉昌海
  又見領導“接地氣秀”?
  無論褒貶,其實大家都不反對領導幹部通過深入基層、深入群眾,瞭解民情以資治政,更好地順應民生訴求。如果有了這層裡子,適當的宣傳想必也不是什麼壞事。不過,反過來想,為什麼領導幹部“平民化”的一舉一動會引人關註,還被當成“秀”?
  首先是領導幹部本身就缺了“接地氣”的立場。領導幹部坐個公交真那麼難?領導幹部下班回家也是普通人,出門坐公交也應是稀鬆平常之事。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。
  而之於“芬姐”一樣的領導幹部,把“坐公交”“體驗環衛工”當成了一類職務行為,本身也值得反思。“平民化”行為靠安排,只能說是從政中“角色體驗”的幾個瞬間,說到底還是“官本位”意識與群眾的自我隔裂,“接地氣”才顯得稀缺。
  其次是群眾希望官員“接地氣”,是希冀藉此能打通民生期盼的通途,並解決民眾關心的問題。然而,“芬姐”們在環衛體驗中發現的問題,始終都存在,等她去發現與解決,多少有點越俎代庖之嫌。拿體驗作為工作方法是可取,但被當成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,就違背了治理的本義,政府治理就成了權力治理。
  如此語境下,領導“接地氣”不管有沒有媒體的介入,都逃不了“秀”的嫌疑。這樣的尷尬說到底還是因為政府治理社會方式滯後於社會的發展。實質上,領導“接地氣”取代不了制度“接地氣”,否則只會更多地流於形式。推動政府管理社會向政府引導社會治理轉變,放權於社會,激活群眾與社會組織的參與,提高社會自我管理的能力與效率,既有助於去除“官員依賴”的焦慮,也有助於官員真正回歸到“平民”的視角上來。房清江
  (原標題:書記掃街,更需制度接地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z89wzezu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